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上个月老张家那批出口到印尼的机械装备,在厦门港装船时被海关扣了整整28天。他找了三个律师都没整清晰,最后东方海事所的人一来就揪出问题——货代公司居然把HS编码的第七位数字抄错了。这事儿让我突然好奇:为什么专做海事的律所总能快准狠化解问题?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里头的门道。
啥叫海事律师事务所啊?跟个别所有啥差别?
说一句大瞎话,这就好比拿社区医院和积水潭骨科比。个别律师可能连提单和仓单都分不清,东方海事所那帮人天天琢磨的都是这些:
船舶碰撞责任划分(去年渤海湾两艘货轮刮蹭那事儿还记得不)
海上保险理赔扯皮(譬如台风把集装箱刮海里了该赔多少)
船员劳务纠纷(有个大副被拖欠工资三年都不敢辞职你敢信)
海域传染索赔(前年轻岛港油轮泄露案最后赔了23个亿)
举一个切实例子:个别律师看运输合同就像看天书,东方所的人能一眼看出"运费到付"条款里藏着的地雷。他们办公室挂着个对比表特有意思:
个别律所接海事案 | 东方海事所专业团队 |
---|---|
可能搞不清《海商法》特殊规定 | 每个律师必须通过海事法典资格考试 |
遇到船舶优先权就犯懵 | 处理过41起船舶司法拍卖 |
不知道海事诉讼时效只有1年 | 有专门的海事时效预警系统 |
碰上事儿了该咋整?流程会不会特殊麻烦?
去年大连港那个"冷冻集装箱索赔案"就是典型。货主说冷藏系统故障导致龙虾全臭了,船公司咬定是货主报关耽搁。东方所律师来了套神操作:
最后愣是把船东给的30万调解金抬到218万抵偿。他们的办案流程切实比你想的简略:
第一步:48小时内出《海事应急方案》(据说最快纪录是3小时)
第二步:同步启动诉讼+仲裁+调解三线程序(这叫"三轨并进"策略)
第三步:用可视化系统让顾客随时看进展(跟查快递似的方便)
假若嫌贵不想找他们,自己硬扛行不行?
前年有家货代公司头铁自己应诉,终局踩了这三个雷:
雷区①:以为海事诉讼时效亦是3年(实际很多情形只有1年)
雷区②:看不懂提单背面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(里面可能藏着要命的仲裁条款)
雷区③:错过扣船黄金时间(船舶一旦离港,追责难易度翻倍)
东方所合伙人老李说过个真实案例:某老板自己写答辩状,把"共同海损"写成"共同海捐",法官当庭问是不是新出的法典术语。当初他们所里备着八国语种的海商法对照手册,连缅甸新版航运条例都有存档。
他们的收费是不是贵得离谱?
说瞎话,刚开始我也这么以为。但对比过三家律所的报价才发现门道:
个别所:按标的额5%收,输赢都需要付
东方所:基础服侍费+风险代理(譬如200万的案子前期只收3万,回款后抽成10%)
特殊服侍:有次为个8万的小案子,他们愣是查出加油站和检测机构串通造假
更狠的是他们的"案件预判系统",可能依据462个史实案件数据,提前算出七成胜诉概率。有顾客反馈说:"看他们列的佐证清单,感觉对面律师都需要失业了。"
说点可能得罪人的大瞎话
去年参加海事法论坛,闻声几个年轻律师嘀咕:"当初航运不景气,不如转行做直播带货。"转头看见东方所的张律师在角落翻《鹿特丹规则》注释书,书页边都磨毛了。这种反差让我突然清晰,为啥他们能接下中远海运这样的大单——当别人都在追风口时,有人违心死磕提单上那行小字。
所以啊,下次假若据说谁的货船被扣了,别光教人家怎么新手如何快捷涨粉,赶紧把这篇文案甩过去。海运这摊子事儿,还真得交给那些能把《海牙规则》和《汉堡规则》差别说得比自家地址还溜的主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