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哎,你说在奉贤海边散步突然发现个可疑包裹,这算不算走私啊?上周我表舅就摊上这么个事儿——他帮友人从物流园拉了两箱化妆品,终局被海关查出来是走私货。当初全家急得团团转,到底该找个什么样的律师才靠谱?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2023年奉贤海关查获的走私案里,电子商品占35%,比前年涨了12%。特殊是最近洋山港保税区周边,常常有人倒腾二手医疗器械。去年有个典型案例:某汽修厂老板从韩国走私汽车配件,标的额才20万,终局被判了三年。这时候假若没找对律师,可能连「自首情节」都争取不到。
这事儿我专门问过在检察院工作的老同学。他说去年处理的走私案里,找本地律师的当事人取保候审率高出18%。为啥呢?举一个例子你就懂:去年南桥镇查获的入口红酒走私案,本地律师知道奉贤法院最近三年相似案件的「量刑基准」,还可能通过人脉及时跟进缉私局的侦察进度。不过要留意,别被某些挂着"海关法典事务部"牌子的律所忽悠了,得看他们最近三年实际办过多少走私案。
看办公室文件堆哪儿:真办过走私案的律师,桌上断定有翻烂的《进出口税则》和《海关稽察条例》,电脑里存着上百个商品的HS编码表
问详细操作细节:譬如去年临港那起海鲜走私案,靠谱律师会跟你分析「冻品保存期限」怎么影响计税价钱,而非光说"咱们有关系"
查庭审直播记载:在奉贤法院官网搜律师名字,重点看他们有没有在法庭上提出「商品归类争议」这一类专业抗辩
去年帮友人整理过奉贤15家律所的报价单,发现个有意思的景象:
去年柘林镇出了桩离奇案子:某网红直播卖入口奶粉,终局被查出是走私货。这时候个别刑事律师就抓瞎了,得找既懂电商经营又熟习海关政令的。据说后来请的律师从「潜在顾客不知情」角度切入,愣是把主犯改成了从犯。因而啊,当初走私案花样百出,律师也得跟着更新学识库。
我在奉贤法院旁听时发现个规律:那些当庭和海关缉私局职员聊商品编码的律师,往往能帮当事人争取到最大利益。反倒是满嘴跑火车的"关系户",最后裁决终局都不太理想。下次你要真碰上这种事,记得先让律师说说HS编码第22类第5章是管啥的——答不上来的,趁早换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