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场景还原:
去年安庆某公司申报入口"塑料颗粒"时,海关发现集装箱底部夹藏未申报的电子商品。公司老板老张坚称不知情,但报关单上的商品编码错误将税率从12%拉低到5%,海关据此认定偷逃税额800万。
律师破局术:
场景还原:
某纺织厂用进料加工手册入口乌棉,将300吨保税棉花混入国内生产线。海关稽察时发现手册核销异样,认定偷逃税款超2000万。
律师三板斧:
场景还原:
某母婴电商通过伪报"婴儿湿巾"入口配方奶粉,3年累计入口1200柜。缉私局通过物流系统比对,发事实际运输轨迹与申报口岸不符。
辩护冲破口:
避坑点1:聊天记载存证术
安庆某货代员工因删除与顾客的微信记载,无奈自证"按流程操作"的辩解。提议重要通讯记载至少保存180天,关键对话同步云端备份。
避坑点2:三查报关单
避坑点3:黄金救援时间轴
站在长江边的集装箱码头,看着海关监管区的探照灯,我突然想起那个转变我执业观的案子——安庆某渔具厂老板因代工出口时错用保税拉链,险些面临十年刑期。咱们团队从海关归类注释中找到"功能性部件"的说明条款,把20万颗拉链从"成品"打成"配件",最终保住公司千万资产。法典就像这江面的航标灯,专业律师的价值,就是帮迷航者找准那束穿透迷雾的光。就像去年那起5亿红木走私案,咱们硬是从缅甸深山挖出三十年前的交易碑文,把"文物"属性改成"工艺品",让十年刑期变成缓刑——你看,再复杂的走私迷局,也敌不过专业与细节的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