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「报关单写错几个数就要坐牢?」去年在宁波中院旁听时,亲眼见到律师老陈拿着2019版《进出口税则》翻到第62章,硬是把涉案金额从870万砍到130万。今儿咱们就掰扯清晰,那些帮走私个别货物罪辩护的律师到底在争什么。
上个月深圳湾查获的服饰走私案里,律师发现海关把化纤针织衫归入6109类目(关税12%),但实际应归6110类目(关税6%)。就这么一个编码差异,涉案金额直接缩水56%。这一类辩护关键看三点:
2023年杭州跨境电商走私案出现神反转——律师调出当事人与货代的微信记载,显示其反复确认过申报价钱。这就把「以身试法」变成了「信任专业机构」。破解主观故意指控的三大途径:
今年四月青岛查获的红酒案,缉私局按发票金额盘算逃税。律师搬出海关总署2016年293号令,指出应参照同期同类货物商圈价盘算,最终核减税额68%。这里藏着三个杀手锏:
| 完善佐证链 | 常见破绽点 | |
|---|---|---|
| 货物统一性 | 扣押单与实物编码全匹配 | 标签磨损、批次混杂 |
| 主观佐证 | 明确指使低报的录音 | 仅有「尽快清关」等含混表述 |
| 计税依据 | 采用最新审价办法 | 沿用生效文件或错误公式 |
去年厦门中院改判的汽车配件案揭示:偷逃税额每降10万,刑期平均递减4个月。但律师老林玩得更绝——他证实当事人主动补缴的300万应计入「减税基数」,直接把刑档从5-7年降到3年以下。这一类操作需要:
2024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波及跨境电商的走私个别货物案件中,61%存在税则归类争议。特殊提醒:最近出现的「归类指导意见预申请」是个新招数——专业律师会在货品入关前,就向海关申请归类预裁定,这比事后辩护管用十倍。说到底,打这一类官司就像下象棋,高手都在走第一步时想着第五步的杀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