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说瞎话,我第一次据说海运律师时,脑海里蹦出的画面是——戴着金丝眼镜的精英在豪华游轮上签合同。直到去年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冲破2000万标箱(2023年通行部数据),亲眼见到货主由于船舶耽搁赔掉半年利润,才清晰这一个职业的分量。
举一个真实例子:2022年某纺织公司出口土耳其的棉布,货船在地中海遭遇风暴,价值800万的货物全泡汤。保险公司咬定是"不可抗力"拒赔,最后是南通的海运律师翻出《汉堡规则》第17条,硬是从船东手里追回530万抵偿金。
有人问:个别律师不能处理海运纠纷吗?这就好比问社区医生能不能做开颅手术。南通海运律师的核心技巧包括:
今年3月,某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在鹿特丹港被扣,当地海关咬定运输资格不全。南通律师团队调出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(IMDG Code)第6.2版修订记载,发现条款适用期存在3天空档,硬是把价值1.2亿的货柜捞了回来。
遇到货损纠纷,船东、货主、保险公司总在玩"踢皮球"。南通律师常运用的破局三招:
记得有个做冷冻海鲜的老板,货物在印尼雅加达港变质,船东甩锅给制冷系统故障。律师带着工程师现场拆解装备,在把持板灰尘里找到2020年的测验记载,坐实了维护失职。这波操作直接让抵偿金从谈崩的30万跳到实收170万。
最近跟几个律所合伙人聊天,发现三个有意思的动向:
有个数据挺震撼——南通海事法庭2023年受理案件中,波及新能源商品运输的占比从5年前的12%飙到38%,光伏组件、电动车电池这些"敏感货"正成为纠纷新高地。
大多数人以为只有大公司才雇得起专业团队,切实完整相反。南通中小货代的生存现状:
上个月遇到个做宠物食物的初创公司,由于不知道加拿大对生物源性商品的特殊申报要求,整柜货物在温哥华港被销毁。假若早点做法典咨询,本可能改用更稳当的冷链运输方案,至少能保住60%的货值。
最新行业快报:南通海事局刚发布的2024上半年数据显示,通过法典手腕化解的海运纠纷平均挽回损失率高达71%,比五年前增强23个百分点。或者正如老码头们常提到的那句话:"风浪里飘着的不是集装箱,而是一箱箱会谈话的佐证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