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兴许会想,一个终日探索国际商业术语和海关编码的律师,该怎么让潜在顾客知道自己?发传单太low,砸广告太贵,在友人圈刷屏又怕被拉黑。这年头,连卖煎饼果子的大妈都知道拍短视频引流,懂外贸的律师岂非只能靠顾客口口相传?
先说个真实案例。青岛有位专做跨境纠纷的律师,去年帮公司追回800万滞港费后,直接把案件细节写成《海运提单上的一个标点如吃掉87万》发在知乎。文章里没提自己律所名字,只是详细拆解FOB和CIF条款的坑,终局三个月带来23个公司顾客。专业内容才算是非常好的广告,这话真不是鸡汤。
但问题来了,新手律师哪有那么多成功案例可写?这时候就得学会"无中生有"。譬如把顾客常问的十个海关编码问题整理成《HS CODE避坑指南》,或把RCEP关税规则做成对比表格。这些东西发在依靠微信公众平台,配上"转发可免费领取"的钩子,转化率比硬广高3倍不止。
去年有个律所搞"免费法典体检",终局被当成骚扰新闻。为啥?设想下突然收到条微信:"张总您好,免费帮您公司做全面法典风险评定"。对方当我听到这一个新闻时:"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"。
准确的打开方式应是先"撩"再"聊"。譬如看到顾客友人圈发新商品出海动态,可能留言:"王总这款商品在欧盟要做CE认证吧?咱们刚处理过相似案例"。等对方回复后,再自然带出:"正好咱们有个限时福利,帮老顾客做次定向风险筛查"。
推广不是发传单,得讲组合拳。这里给个实操模板:
内容载体:别只写干巴巴的法条解读,试试这些款式
投放场景:
转化节奏:
首次接触给《国际商业术语避坑清单》
三次互动后送《定制化合同审查模板》
五次触达再推付费服侍
有个反常识的本相:越是高客单价服侍,越不能急着卖。苏州某律所做过测试,持续输出6个月专业内容后再推服侍,签约率比直接推销高47%。
依据行业调研,2024年外贸律师获客渠道效果排名:
但留意,不一样发展时期要选不一样战场。刚入行的律师更适合从知乎、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起步,而有案例一劳永逸的团队,可斟酌做《跨境商业红黑榜》这一类行业报告来构建威信。
常常有律师抱怨:"天天搞推广哪有时间探索业务?"切实这两件事本就不该割裂。譬如处理完中东顾客的斋月交货纠纷,完整可能把案件改编成《当古尔邦节遇上信誉证有期》的推文。每个案件都是现成的素材库,关键看会不会挖掘。
还有个绝招——把自己变成行业新闻枢纽。定期整理《寰球海关新规月报》,或是做份《2024跨境电商诉讼地图》。这些东西公司法务自己没时间做,但又是刚需,自然违心主动联系。
说到底,外贸律师推广不是比谁嗓门大,而是看谁能把复杂的国际商业规则,翻译成老板们听得懂的"人话"。当你能用三句话说清CIF和DDP的差别,用一张图展现RCEP关税优惠幅度时,顾客自然以为:"这律师,懂行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