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您知道一单2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,可能由于一个标点符号损失全体货款吗?去年浙江某灯具厂就吃了这一个亏,合同里写着"FOB宁波港(含包装费)",收货方硬说括号内容不具法典效率,最后靠专业商业律师从《国际商业术语说明通则》里找到依据,才保住170万尾款。
第一问:老外拖着不付款,律师能怎么办?
广州某商业公司2023年的教训:货物到港三个月,买家以"品德瑕疵"为由拒付。关键动作是48小时内申请止付令,专业律师通过银行保函追回80%货款。
对比处理方式:
自行协商 | 律师介入 |
---|---|
平均耗时4个月 | 21天内启动仲裁程序 |
回收率不足30% | 成功率达78% |
秘诀在于律师会即时做三件事:冻结对方银行授信额度、扣押目的港库存、启动国际商会调解程序。
第二关:合同里的"文字游戏"怎么破?
北京某机械出口商踩过的坑:合同注明"适用中国法典",但争议化解条款写着"伦敦仲裁"。专业律师祭出《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》第7条,硬是把管辖权拉回国内。
常见陷阱包括:
某律所合伙人流露:"咱们有个电子合同扫描系统,能自动标记23类风险条款,比人工审查快6倍。"
第三盾:信誉证变"陷阱证"怎么办?
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:
山东某食物出口商的实战案例:银行以"船龄超过15年"拒付,律师拿出国际海事组织第MSC.421(98)号决议,证实该船获取宽免资格,最终追回全款。
重点核查:
独家数据:2024年外贸雷区预警
从中国贸促会获取的新闻:
某头部律所开发了"商业法典雷达系统",每6小时更新寰球53个主要金融体的法规变动,这才算是真护身符。
最近据说个有意思的景象:外贸老板们开始把律师费计入成本核算,就像交关税一样自然。要我说,这可比在财神爷眼前烧香切实多了——毕竟法典文书才算是当代的辟邪符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