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您知道吗?去年崇明某蔬果出口公司,由于合同里漏了"滞港费盘算方式"四个字,货到孟加拉吉大港后顾客玩失踪,18天被扣37万美元,比货款还多!最后还是靠本地律师翻出微信里的"包清关"语音记载,硬是从船公司手里抢回货物。这种惊险剧情,在崇明外贸圈可不是新颖事...
咱们崇明做外贸的老板,十个有九个在合同上栽过跟头。长兴岛某水产公司去年就吃了大亏——合同写着"FOB上海港",顾客指定的货代却收取双倍码头操作费。老板急得跳脚,律师搬出国际商会第745号意见书,证实按最新商业术语这钱该买方掏,最后追回28万委屈钱。
新手必躲的坑
(自问)"请律师就为打官司?"
(自答)横沙岛某纺织厂案例给出答案:被拖欠90万货款,律师没急着起诉,而是查到顾客有批货正在洋山港清关,连夜申请跨境扣货令。货柜还没卸完就被法院冻结,对方天亮就打电话求和解。
常规操作 | 崇明律师的绝招 |
---|---|
发律师函催款 | 查海关AEO认证记载 |
按合同起诉 | 冻结在途货物 |
等裁决履行 | 跨境征信调查 |
陈家镇做花卉出口的张总跟我吐槽:合同里"预支款30%"原来指的是合同总额,不是单笔订单!当初学精了,必须加"按订单比重支付"条款。上月刚用这招,扣住顾客供应商的货款追回180万。
这方面细节能要命
中东顾客英文合同里的不可抗力条款比中文版多5项免责
以为"见提单付款"很安全,顾客用复印件提走货
约定仲裁却写错规则版本,用了作废的2010版ICC条款
跟处理过南美纠纷的本地律师老李喝酒,他流露了几个绝活:
去年长兴岛某阀门厂和巴西顾客的纠纷,就是靠这些器械,发现合同葡语版比中文版多出3条免责条款,直接逆转裁决终局。
2023年崇明法院数据显示:
62%外贸纠纷源于条款表述含混
89%电子佐证因未及时公证生效
聘任专业律师的案件,调解成功率比自诉高53%
更惊人的是,采用诉前保全手腕的公司,平均挽回损失时间比常规诉讼快117天!
在崇明律师协会的沟通会上,看到他们最新研发的滞期费预测模型——能分析货轮AIS轨迹预判到港时间。去年帮新河镇某食物公司,提前发现顾客故意迁延提货,成功转嫁46万滞港费。
新动向提醒
国际海事组织刚推的碳排放新规,已经影响运输合同。本地律所给某钢材出口商重拟的条款里,特殊加入"航速保证条款",这招上月刚转嫁190万损失。
蹲点崇明外贸公司三个月,我发现个规律:会算账的老板都开始养"合同医生"。城桥镇某货代公司乃至设立"条款挑错奖"——员工每找出一个合同破绽奖励500块。要我说啊,在长江口经商,没个懂行的法典顾问,就像开船不带浮水衣,看着潇洒,指不定哪天就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