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
  • 收藏网站

全国服务热线/微信:

15380780880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帮朋友买免税品也算走私?律师揭秘套购走私的坑有多深

更新时间:2025-07-29 05:50:01|阅读:
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海南免税店代购广告?有没有想过帮亲戚带两瓶免税酒转卖赚点差价?先别急着心动!我上个月刚处理完一个案子,当事人就由于代购了20部手机被判了缓刑——这可不是骇人听闻,当初海南天天有上百人由于"套购走私"栽跟头。

一、免税品转卖=走私?这一个认知误区太致命

去年有个三亚导游带游客买免税品,转头把货发到广州卖,终局被判了十年。你可能以为:不就是倒卖点便宜货吗?这里藏着个关键法典认定:海南免税品实质是"海关监管货物",离岛时没补税就转卖,相当于把海关当傻子耍。

我见过最冤的案例是个大学生,用自己全家人的免税额度买了12瓶精髓液挂闲鱼。按完税价钱算,这堆化妆品实际偷逃了8.3万税款——刚好够上走私罪门槛。他当初档案里永远背着刑事案底,找工作处处碰壁。

二、走私链条上的五种人 谁都跑不掉

套购走私就像传销,从组织者到买家的每个人都需要担责:

  • 组织者(判得最重):去年海口有个房某,组建了200多人代购团,光罚金就交了600万
  • 中间人(抽成必被抓):收"人头费"拉客的代购黄牛,去年有中介收500元/人先容费,终局偷逃税款超10万直接入刑
  • 代购人(额度变陷阱):用自己或家人额度帮买,深圳王小姐三年卖了600件免税品,缓刑+21万罚金
  • 物流商(快递也背锅):明知是走私品还帮忙运输,广州某快递点老板因而被判了三年
  • 终端买家(买贵反被查):佛山酒商苏某收购5506瓶免税洋酒,虽然是从别人手里买的,照样判了四年半

三、律师辩护三大冲破口

上个月我代理的案子,通过这三个关键点成功把刑期砍了一半:

  1. 主从犯之争:有个程序员只是帮忙开发下单软件,咱们抓住"技巧中立"特色,最终认定从犯
  2. 计税价钱破绽:海关按零售价计税,但法典规定应该用入口价!去年谢某富案就靠这点减了32%税款
  3. 真实自用抗辩:帮丈母娘带的三罐奶粉、给老婆买的护肤品,这些合理自用部分要剔除

四、这些骚操作千万别碰

最近出现的新套路尤其危险:

  • 即购即提陷阱:当初免税店允许现场提货,有人直接在停车场交易。但去年新政落实后,这种"岛内交割"反而更易被监控
  • 学生兼职坑:招大学生当"免税闭会官",承诺报销机票还发工资,实则依靠学生身份洗白交易
  • 直播代购局:主播打着"拼单"名义收钱代购,实际构成走私共犯。今年已查处17个带货直播间

小编观点

干了十年走私辩护,我见过太多人由于不懂法吃大亏。记住两个保命法则:别碰别人额度,别收代购费。真要帮友人带东西?务必保留聊天记载证实是赠予。当初海关的大数据系统连你微信转账备注里的"奶茶钱"都能查出来,那些教人套购的攻略视频,点个举报可能救了好多人——包括看这篇文案的你。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