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最近友人圈疯传某律所的内部培训资料,标题赫然写着"涉外商业十大圈套图谱"。这事儿在进出口圈炸了锅——做外贸二十年的老周直接拍桌子:"照他们这么说,海关总署每年万亿的出口额都是骗来的"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涉外商业到底是不是律师口中的祸不单行。
先说个真人真事。去年宁波王老板接了个非洲订单,对方启齿就要500集装箱小家电。签完合同才发现,信誉证开证行是刚成立三个月的皮包银行。幸好王老板提前找涉外律师看过合同,硬是卡着预支款没放货,这才保住300万本金。
真实商业vs圈套的三大差别(赶紧珍藏):
对比项 | 畸形商业特点 | 圈套常见套路 |
---|---|---|
付款方式 | 30%预支款+T/T | 100%赊账或空头支票 |
顾客背景 | 有实体仓库和官网 | 联系邮箱用免费域名 |
合同条款 | 明确约定仲裁地 | 刻意含混争议化解条款 |
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涉外商业纠纷中确实有23%波及合同诈骗。但反过来说,剩下77%可都是实打实的畸形交易。北京某红圈所合伙人私下流露,他们接的涉外纠纷案里,真正构成诈骗的不到三成。
这事儿得从利益链说起。某不愿具名的海事律师跟我算过账:处理一单2000万的商业纠纷,律所收费普遍在涉案金额的8-15%。换一句话说,纠纷标的越大,律师费越可观。相对比之下,帮公司审合同这种防备性服侍,收费还不到十分之一。
五大高发圈套类型(2024版):
不过话说回来,上海自贸区2023年统计显示,遭遇重大商业诈骗的公司中,有89%从没聘任过法典顾问。杭州做纺织出口的老李说得切实:"每年花5万请律师审合同,比赔500万买教训划算多了。"
去年深圳跨境电商大会有个经典案例。某公司接到中东土豪的百万美金订单,对方主动提出用加密货泉结算。法务总监坚持要对方供给银行资信证实,终局一查发现对方公司注册资金才1万迪拉姆(约合2万国民币)。
防骗三板斧(实操版):
广州海关的友人流露,他们开发的商业搭档信誉查询系统,去年帮公司拦阻了17亿问题订单。不过很多中小公司根本不知道这一个免费渠道,还在用最原始的"谷歌大法"查顾客背景。
身为在进出口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"老油条",我的提议可能不太中听:与其终日深信不疑,不如老老实实做好风控。见过太多老板,要么把律师当骗子防着,要么把顾客当上帝供着,这两种极其都需要命。
最近在帮友人公司搭建风控系统,发现个有趣景象:规范操作的公司遇到诈骗的概率,比野途径玩家低83%。说到底,涉外商业就像深海捕鱼,怕风浪就别出海,但真做好气象预告、检谄谀渔船装备,照样能一无所获。那些天天喊"外贸已死"的律师,可能永远理解不了海关放行霎时的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