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据说过律师也会走私吗?这事儿听着就像学霸考试作弊一样魔幻对吧?但事实往往比电视剧更狗血——去年某沿海城市就曝出律师帮顾客"带"奢靡品被抓的新闻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一个法典人以身试法的黑色幽默,保准给你讲清晰!
(小声bb:看完这篇,你至少能分清代购和走私的差别了)
一、律师走私?这事儿听着就魔幻
先给各位看官划重点:律师假若走私个别货物,照样要吃牢饭! 去年某律所合伙人帮顾客"捎带"20块名表,逃税180万,终局把自己捎进看守所了。你说这些熟读《刑法》的人,咋就栽在这种事上呢?
举一个栗子:张三律师帮外贸公司做法典顾问,顾客说"张律师啊,这批货报关太麻烦,您看能不能..."。假若这时候动歪心理,把本来该申报的货物偷偷运进来,那可就踩雷了。
二、个别货物走私到底有多"个别"?
这里还有个学识点要敲黑板:
重点来了!走私个别货物主要看逃税金额:
(数据起源:《刑法》第153条,2023年最新司法说明)
三、律师掉坑的三大套路
最冤种案例:某律师帮当事人保管涉案物品,终局里面混着未报关的珠宝...这就叫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!
四、辩护人变被告人,法典怎么判?
这里要解个惑:律师以身试法是不是罪加一等?
按法典规定,身份不会加重处罚,但实务中法官可能以为"以身试法"主观恶性更大。不过这事儿有争议,我个人以为吧,法典眼前就该人人等同,不能搞职业鄙弃对吧?
五、同行怎么看?业内炸锅现场
采访了三位不愿流露姓名的律师:
A律师:"这就是耗子给猫当三陪——要钱不要命!"
B律师:"年轻律师迫于案源负荷容易走歪路,但这不是借口"
C律师:"咱们团队接案前都需要做三遍合规审查,红线相对不能碰"
你品,你细品。
六、这事儿给咱啥启示?
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:法典人更该对法典心存敬畏。那些看似诱人的"捷径",往往都是通向铁窗的单行道。记住喽,红线就是高压线,碰一下全村吃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