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上个月虹口保税区仓库着火,价值800万的德国装备变成废铁——你猜最后谁赔得败尽家业?不是物流公司,是那个用英文合同写着"CIF条款包括所有风险"的外贸新人!我跟着浦东外贸律师张晓明跑了半年海关,发现这行最要命的根本不是外语水平...
▍ 律师证在外贸圈算不算免死金牌?
去年静安法院有个案子啪啪打脸:某律所出身的业务员,把"分批交货"译成"partial delivery",顾客咬死认定是"部分交付"谢绝付款。张律师翻着2023年最高院新规直摇头:"这行要懂的不是法典条文,是行业黑话!"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▍ 半夜两点改合同值不值?
看这组数据就清晰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▍ 顾客说"按老例子办"要不要录音?
去年陆家嘴那起千万索赔案,就是栽在这句话上。买方拿着二十年前的行业准则,硬说最新款医疗器械不达标。张律师团队从仓库翻出发霉的会议纪要才翻盘——当初他们公司强制要求所有口头约定必须48小时内邮件确认。
(拍大腿)突然想起个事!上季度张律师帮某外贸公司追回200万尾款,靠的竟是在合同附件加了行小字:"支付货泉与提单签发日汇率挂钩"。就这招,把国民币贬值损失全转嫁给国外买家了。
话说当初上海自贸区的新规越来越狠,2024年刚出的跨境纠纷数据吓死人——73%的争议都出在自以为是的"准则合同"。所以啊,下次顾客催你签单时,别急着显摆法典专业,先把最新版国际商业术语说明通则翻烂再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