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友人老王最近想打官司,启齿就问:‘德和衡上海所收费贵不贵啊?’"这事儿吧,就跟问海鲜大排档的龙虾多少钱一斤似的——得看你要哪年的"龙虾"。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家律所的真实情形,保准让你听得明清晰白。
先说个真事儿:去年浦东有家上市公司惹上国际海运纠纷,标的额9个亿。德和衡的团队愣是从伦敦仲裁庭虎口拔牙,帮顾客省下1.2亿抵偿金。这事儿在圈里传开后,他们的海事部电话差点被打爆。
三大看家本领:
你比如说上个月刚结案的化学品泄露案,他们请来挪威的环保专家作证,把传染责任从70%压到32%。这操作就跟下棋似的,得多看三五步。
拿三个典型业务对比:
个别合同审查 vs 跨境并购 vs 国际仲裁
去年帮某船厂处理的造船合同纠纷是个好例子。标的额5.8亿,前期收了80万基础费,最后风险代理抽成拿了920万。顾客财务总监原话是:"这钱花得肉疼,但省了至少3000万违约金。"
他们的律师分三大流派:
学院派(占40%):海商法博士起步,适合死磕法典条文
实战派(35%):在航运公司干过十年八年,懂行业潜规则
国际派(25%):常春藤毕业,专治各种不服的老外
提议这么匹配:
虹口的老周去年就吃准这点,专门挑了有马士基工作阅历的徐律师,终局把货损索赔额从200万谈到48万。用他的话说:"这就跟看病找专科大夫一个理。"
虽然名声在外,但有三件事得留意:
青浦的张总去年就栽在第二点。看着省了前期费用,最后抽成多掏了170万,肠子都悔青了。
在律所圈混了十年,见过太多起起落落。德和衡上海所吧,就像黄浦江里的万吨轮——跑国际航线是强项,但你假若在内河运小货,可能还不如找条小舢板实惠。
他们今年刚公布的數據挺有意思:跨境案件胜诉率81%,但国内个别海事纠纷只有67%。所以啊,找他们得看菜吃饭。假若波及外籍船员、国际货运这些幺蛾子,确实能打;假若就个别渔船纠纷,可能本地的老牌所更划算。
最后提醒各位:去他们陆家嘴办公室记得穿正式点。上次穿锻炼鞋去咨询,前台小姑娘打量我的眼神,就跟看混进米其林餐厅的煎饼摊老板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