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"律师看了物资就说要交30万,终局连海关鉴定报告都没细看。"去年在景德镇海关被查的陶瓷商人老李,捏着裁决书蹲在昌江区法院门口叹气。这座千年瓷都每年要处理200多起艺术品相关走私案,但真正懂行的律师团队两只手数得过来。
先看组数据:景德镇海关2023年查获的案件里,81%和陶瓷艺术品相关,这跟沿海城市的电子商品走私这一个说法显明误导人。本地律师有三把刷子:
举一个切实例子:去年有批仿古瓷被认定走私金额600万,本地律师拿着烧制窑口的自然气用量记载,证实这批货是古代工艺品,硬是把金额压到50万以内。
问:律师说接过陶瓷案就算专业?
得看三个硬指标:
对比下服侍差距更加直观:
服侍项 | 个别律师 | 本地专精团队 |
---|---|---|
鉴定报告复核 | 只看论断 | 重做热释光检测 |
报关单分析 | 查编码对错 | 追溯十年相似案例 |
办案周期 | 平均9个月 | 4-6个月 |
别看报价单上写着"咨询服侍",里头门道多着呢:
去年有个案例挺说明问题:某物流公司被查获12件青花瓷,律师团队自掏腰包做了3次X荧光光谱分析,发现其中9件是民国仿品,直接把刑期从预估的5年压到10个月。
说个真事你品品:2022年有个江苏律师接景德镇的案子,把"祭红釉"错报成个别红瓷,海关直接按明代官窑计税,涉案金额从80万飙到2000万。后来换本地团队补救,拿着窑口热度记载和釉料配方,才把这事圆回来。
三大惨痛教训:
话说回来,在景德镇陶瓷商圈混过的都听过这句老话:"看瓷看底,看律师看历。"最新数据显示,请本地专精律师的走私案,货值认定平均缩减率可能达到62%,是本地律师的3倍多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樊家井见到的一幕:某个律师蹲在仿古瓷作坊里,拿着放大镜比对底款的样子,活像个老瓷工——或者这就是专业该有的模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