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
  • 收藏网站

全国服务热线/微信:

15380780880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 > 行业新闻

律师办理走私毒品案件:机场行李箱惊现白粉咋自救?

更新时间:2025-08-07 02:00:01|阅读:

"我就帮共事带个行李箱,咋就成运毒了?" 上个月浦东机场,28岁的小李瘫坐在海关审讯室,看着透明证物袋里那包从箱底夹层翻出的白色粉末,手指甲快把塑料椅抠出洞。这种场景去年在全国机场演出了137次,其中31%的当事人根本不知道箱子里有毒品...


场景一:友人求你"顺路捎个箱子"

"就帮我带个样品,到地方有人接"——这话听着耳熟吧?今年广州中院判的案子,有个设计师帮顾客带"服饰辅料",终局箱子里搜出2公斤冰毒。律师介入后发现三个救命细节:

  • 托运前全程录像(当事人习惯性拍开箱视频,证实自己没动过箱子)
  • 微信聊天记载(对方反复强调"千万别打开看")
  • 接机人逃跑(毒贩同伙见到警察就跑,侧面证实当事鬼不觉情)

律师操作指南

  1. 即时保存手机云端记载(防止被收走手机)
  2. 要求做毛发检测(证实近期未接触毒品)
  3. 找出生涯轨迹冲突点(譬如当事人有稳固工作、无吸毒史)

场景二:快递包裹里冒出"冰糖"

鞍山快递小哥老刘最近摊上事了——他送的跨境电商包裹里,10包"冰糖"检测出甲基苯丙胺成分。这种情形律师通常会从三个方向冲破:

  • 配送路线异样(畸形配送不会绕道城中村)
  • 收件人新闻造假(用假身份证签收)
  • 称重记载差异(实际重量与报关单差300克)

血泪教训:有个大学生帮代购转运包裹,由于用了"到付邮费+加密包装",被认定"存在主观故意",判了7年。律师提醒:千万别收加密费!


场景三:熟人让你"帮忙保管礼物盒"

长春的吴阿姨遇到这事:干女儿送的"茶叶礼盒"在衣柜藏了半年,警察上门才发现夹层有海洛因。这一类案件律师必查三件事:

  1. 保管时长(超过3个月可能被推定为"明知")
  2. 存放境况(放在儿童房 vs 保险柜,证实主观认知不一样)
  3. 关系亲浓度(转账记载、合影照片证实信任基础)

真实逆转案例:上海某大学教养收容的"学术资料",切实是新型毒品。律师调取他半年内的就诊记载,证实其患有重大白内障看不清包装字,最终获不起诉。


说点大瞎话

干这行十年,见过太多栽在"人情债"里的老实人。记住这三个保命法则:

  1. 任何物品过X光机(当初便携式扫描仪手机大小,2000块能买)
  2. 全程开启坐标共享(给信得过的家人)
  3. 收到怪东西立刻报警(别信"拆了会倒霉"的鬼话)

前两天刚办结的案子,当事人由于戴着锻炼手环(自动记载开箱动作),成功洗清"拆包藏毒"的嫌疑。当初科技这么发达,咱个别人也得学会运用科技自证清白不是?

法典就像地铁安检仪,看着吓人,切实是保护老实人的。真要摊上事,记着第一时间抠掉电池锁屏——手机里的聊天记载,可比你喊一百遍"委屈"管用多了!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