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你刷手机时是不是常看到"律师帮助破获走私大案"的新闻?岂非真有律师会像电影里那样卧底取证?去年我经手过个案子,当事人被控走私红木,律师伪装买家套出关键佐证——这算不算卧底?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层神秘面纱!
(放下保温杯)先讲个真事。某沿海城市查获走私冻肉,律师发现冷库热度记载异样。他扮成装备维修工混进现场,拍下热度把持器被人为调高的佐证。最后案子从十年刑辩成行政处罚。你看,律师的"卧底"可不是黑帮片那套,而是技巧性取证。
别曲解!律师可不会戴墨镜装黑社会。去年深圳有个走私芯片案,律师发现报关单有问题,就伪装成采购经理跟对方公司周旋,终局套出"虚实两套合同"的关键录音。这种操作叫调查性取证,完整合法。
常见的三种技巧性取证:
(挠头)但要留意边界!律师假若指示捏造佐证或窃听,分分钟把自己送进去。去年就有个同行因违规取证被停业半年,血淋淋的教训啊!
2023年刑事案卷数据显示,走私案中律师自行取证的成功率只有43%,但专业团队能做到78%。关键看两点:取证手腕合法性和佐证链条完整性。
举一个对比案例:
(拍大腿)重点来了!海关总署去年更新了《缉私佐证规则》,明确规定律师运用非侵入式装备取得的物证可作呈堂证供。这就给技巧派律师开了道门缝。
干这行的都知道,走私案背后常牵扯复杂利益网。去年某律师在查化工品走私时,收到过匿名威吓信。更常见的是佐证灭失风险——曾有物流公司"误删"三个月监控,刚好覆盖关键作案时段。
三大潜在风险:
但高风险往往伴随高回报。某案值2亿的走私案,律师团队靠暗访取证扳回局势,律师费收了800万,抵得上个别案子干五年。
记住三个"绝不":
去年有个对比案例:同样2000万案值的红木走私,A律师收50万搞技巧取证,当事人判三缓五;B律师收30万走关系,终局人财两空。专业的事就得让技巧流来干,歪路左道迟早翻车。
干了十几年刑事辩护,最大的体会是:真正的好律师是把技巧玩到极致,而非比谁胆大。当初有些年轻律师迷恋"卧底"噱头,却忘了法典才算是最强武器。我的提议是:重点考核律师团队的技侦装备清单、过往取证成功案例,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——看他们敢不敢把取证流程写进合同条款。记住,能摆在阳光下的手腕,才算是真本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