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个人微信
公众号
备案号: 苏ICP备2021033200号版权归涉外海事物流律师网所有
友情链接:
欢迎光临涉外海事律师网,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涉外海事纠纷、海事侵权、南京海事纠纷、涉外海事案件等服务。
集装箱刚靠岸就被海关查封?手机突然收到缉私局传唤短信?别急着腿软!今天咱们就循着时间线,看一看专业走私案件律师在不一样时期的"保命绝活"。
"张总,仓库被查封了!"清晨三点接到这种电话,律师团队立刻启动应急机制:
核心操作:抓住"扣押清单签字前"的黄金窗口期,像去年深圳某芯片案,律师发现缉私局把"样品"误标为"商业货物",直接砍掉60%涉案金额。
看到"偷逃税款500万"别急着认栽!专业律师的"砍价三板斧":
海关认定破绽 | 律师反击策略 | 效果案例 |
---|---|---|
商品归类错误 | 搬出《税则注释》第27类第3章 | 某塑料粒子案税额砍半 |
汇率盘算偏差 | 调取付汇当日中国银行牌价 | 某医疗器械案减税180万 |
退税率误用 | 找出海关总署最新公告 | 某化工品案刑期直降两档 |
去年广州某代购案,律师硬是从微信聊天记载里挖出"以为是正品"的佐证,把"以身试法"洗成"认知偏差"。
休庭前30天,律师团队正在干三件救命事:
更绝的是上海某奢靡品案,律师找到三年前相似案例,把"个人犯罪"掰成"单位犯罪",直接让刑期上限从无期变成15年。
个人意见:干了十几年走私辩护,我发现顶尖律师都有个共性——比海关更懂海关。就像去年处理某跨境电商标案,咱们团队里的前海关稽察员,一眼看穿缉私局把"保税展现"错算成"个别商业"。这种行业洞察力,才算是真正值钱的本事。但话说回来,再厉害的律师也架不住顾客"作死",报关时多问句"税号对吗",可比事后掏百万律师费划算多了!